心性要調柔,這也是一輩子的學問,

活到老學到老。

什麼叫調柔呢?

就是柔軟心,隨順大眾。

那要達到什麼程度才夠呢?

沒有底。

◆沒有對錯,只有因緣

心性要想調柔,

就要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。

心性不調柔的人,

往往比較喜歡爭辯。

你說哪個人好、哪個人不好呢?

如果有緣,不管長得怎樣你也會覺得美;

如果沒有緣,聽到他的名字就不舒服。

這就是彼此之間沒有緣分。

其實沒有什麼對錯,只有因緣。

 

◆凡事你對我錯

我們往往都會堅持自己對,

這樣心性就不調柔。

世上的事情如果你知道都是緣分,

就會看得很開、很淡。

很多事情,不必堅持自己對。

所以,“你對我錯”這四個字是很好的。

發生紛爭,把這四個字搬出來,就解開了。

愛辯理的人,往往會把事情的對錯講得太多。

其實大家明白,環境也好,人事也好,沒有什麼對錯.

它本身是因緣,哪有什麼對錯?

對和錯是相對自己來講的,

只有你的心才有對和錯的問題。

自己的心平靜、柔順、慈悲,就是對的,

事情都是因緣所生,沒有錯的,

任何人,任何事,都有其必然的因緣走向。

事情本身是因緣所成,難以對它貼標籤。

外人對我們來講,都是一個境,也是一個對象,

他也是因緣所成的。

問題主要在我們的心,

任何時候都要想:“我這樣對嗎?”

知道是自己錯了,心就調柔了,就柔順了。

 

◆“錯”了才快樂

其實一個人甚麼時候最快樂?

不是對了你才快樂,反而是錯了才快樂。

這是我的感受。

 錯了怎麼能快樂呢?

錯了,心裡面虧欠別人。

“這件事是我做錯了”,

馬上就起慚愧心,就起柔軟心。

如果總是認為自己是對的,就容易生氣。

夫妻吵嘴,越自以為有理就越生氣。

認識到自己錯了,心就寬闊了,

 

◆要發露自己的錯誤

我們講發露懺悔,什麼叫發露?

就是把自己的錯誤暴露出來。

有發露才有懺悔。

我們都是覆藏。

什麼叫覆藏?就是認為自己沒錯,是對的,

然後找出很多理由把它蓋住,

“你看,確實不怪我”,

找個理由把它蓋住,這都是覆藏。

我們都會把自己的錯誤藏起來,

因為面子比較重要,

“我”可以是錯的,但是“面子”不能錯啊!

有自尊心,有面子的問題,

往往就會為自己辯解。

其實,只要承認自己是錯的,你就好了!

寬廣的大道就打開了。

 

◆哈哈一笑

世間很多事,對和錯,

其實沒有什麼究竟的意義。

所謂“唯有念佛真大事,其餘皆是好商量”。

念佛這件事,對我們才是絕對的大事。

這件事情,我們要是做對了,

方向盤就掌握在自己手上了。

我們只要這件事情做對了, 

其他一萬件事別人說你錯,都沒關係,

其他事情都可以商量。

說你對,“嗯嗯”;說你錯,“嗯嗯”:

你“嗯嗯”就好。

無所謂對和錯,

世間的事情大概就是這樣,

碰到了,哈哈一笑就行了,

哪有標準呢?

很多事情都沒有什麼究竟的結局,

人生很短暫,何必辯個對錯呢?

對了又如何,錯了又如何?

沒有必要較真。這樣何其自在!

 

◆來說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

何況,只要有人的地方,就有煩惱。

有的人到法師這裡來告狀,

那我怎麼判斷呢?

如果張三講李四不好,而李四沒講張三不好,

我一般判斷是李四對,張三不對,

因為李四沒有來告狀,只有張三來告狀,

“來說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”。

我不會說誰對誰錯,

而會說:“這個事情你們自己好好解決吧,大家要和氣。”

我只能這麼講。但是比較起來,

最起碼張三講李四,李四沒有講張三,

可能李四比較有心量,比較柔軟;

張三可能心量不夠。

“不說是非”說起來容易,

做起來是不太容易的。

不說是非的人,心中必須不存是非觀念,

對也可,錯也可,那才有可能守住這張嘴。

如果心中是非觀念比較強,那能不說是非嗎?不可能!

妥協代表著柔軟。

所以,心性要調柔,這是一門功夫。 

 淨宗法師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